咱们身体里的肝脏就像个 “全能调度员”,既要把气血送到眼睛、手脚这些地方,保证它们灵活好用,又要维持身体的代谢平衡。
可肝一旦出问题,不会直接 “喊疼”,反而会通过两个穴位传递信号 —— 要是这两处按着疼,那你的肝就不太好。
01中都穴——“内踝尖上 7 寸日常定位很简单:先摸内踝尖,往上数大约七个横指的距离(中医说的 “寸” 按自己手的同身寸算,普通人按横指估就行),贴着胫骨内侧的正中间,就是中都穴。
它就像肝经上的 “预警器”,肝里的气血要是堵了,这里的气血也走不动,会攒着压力刺激神经,按的时候就会疼,尤其是平时总觉得胁肋胀、情绪闷的人,不妨多按它。
图片
图片
02期门穴——第6肋间隙,前正中线旁开4寸。定位时先找乳头,对着第 4 根肋骨,往下数两根就是第 6 肋间隙,再从正中线往两边量四个横指,就是期门穴了。
图片
这处是肝经的 “门户”,平时按揉能帮着健脾疏肝。但要是老爱生气、情绪憋着,肝气裹住了,气血走不动,期门穴就会隐隐作痛。
图片
图片
医 案 故 事之前遇到过一位 36 岁的女性患者,平时工作压力大,总爱生闷气,最近两个月总觉得右胁肋胀疼,按中都穴和期门穴时疼得更明显,去做 B 超发现肝上有个 1.2 厘米的小囊肿。
辨证是肝气郁结、痰瘀缠在一起形成的结节,给她开了个疏肝散结的方子:
柴胡、白芍、枳壳 、香附、川芎、茯苓、浙贝母、生牡蛎(先煎)、甘草。
方解也简单:
柴胡和香附是 “疏肝搭档”,能把堵着的肝气理顺;白芍柔肝,还能缓解胁肋的疼;枳壳和陈皮能行气,让气血动起来;川芎活血,避免瘀堵加重;茯苓健脾,因为 “脾生痰”,健脾能减少痰湿;浙贝母和生牡蛎是软坚散结的关键,能慢慢化掉小囊肿;最后用甘草把所有药味调和在一起。
图片
她按方子水煎服,每天一剂,分早晚两次喝,喝了 20 天左右,胁肋的胀痛就轻了,再按那两个穴位也不怎么疼了。
复查 B 超,囊肿缩小到 0.8 厘米,之后调整了两味药继续巩固,一个月后囊肿基本消失。
其实养肝不用太复杂,平时少生气,多留意这两个 “信号穴”,真有问题及时用方子调,肝舒服了,身体自然就顺了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山东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